Friday, July 4, 2008
Blog close
The content of this blog will move to my photo blog. I'll start combining everything into one single blog.
Friday, January 4, 2008
白夜北歐 王受之
Monday, November 26, 2007
如焉@sars.come 胡發雲

小說的主人公茹焉是寡居多年的中年女性,她在同事的介紹下認識了本市的副市長,並與之戀愛。同時,茹焉又因偶然觸網,在網絡上認識了以達摩為代表的幾個知識分子,並了解到了達摩等人在文革等歷史時期的遭遇。在sars爆發之後,原本隱藏的各種矛盾也隨之爆發,每個人在遭遇突發事件後,都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作者樸實沉穩的敘述,透露出對歷史尤其是中國知識份子心路歷程的深刻洞察,同時也折射出作家對於當下生活迅速變遷的敏感痛感。小說里描述的「網路中的人」、「情感中的人」、「政治中的人」 、「思想中的人」四個人物自有其代表性,為我們提供了審視知性生活的獨特視角。對於積累了一定 人生閱歷的知性讀者來說,這一小說文本,不僅有助於我們閱讀人性之真,更有益於我們思索:在當下社會的特定環境中,個人與歷史、政治生活那令人喟嘆的「存在中不能承受之輕」。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秦腔 賈平凹

賈平凹也是當代中國大陸著名作家,備受國際出版界注目,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是中國作家躍升國際文壇的重要代表者之一。
作者借陝西地方戲曲「秦腔」的沒落,寫出當代中國鄉土文化的瓦解,以及民間倫理、經濟關系的劇變。全書細膩寫實而又充滿想像活力。有關當代中國城鄉關系的創作所在多有,但《秦腔》同中求異,以傖俗寫真情,平淡中見悲憫,寄託深遠,筆力豐厚,足以代表中國長篇小說又一次重要突破。──「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委員會主席王德威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受活 閻連科

受活莊,是一個三不管地帶、遺世獨立、鮮為人知的村落,所有村民都天生殘疾,非傷即殘,視健全者為另類人。閻連科在《受活》裡虛構一個由殘疾人組成的村莊,為了發展觀光事業,他們積累本錢,好在魂魄山上建立「列寧紀念堂」,並要從遙遠的俄羅斯把列寧的遺體買回來安放在中國大地上,從而期望實現中國鄉民的天堂之夢,大發死人財。於是上百個聾、啞、盲、瘸、癱瘓的殘疾人組成了絕技表演團,巡迴各地表演,一時轟動全國,開始一條走向外部世界的不歸路。在這荒誕諷刺的故事裡,列寧的遺體如同不斷回魂的馬克思主義,發揮了淋漓盡致的利用價值。但是到頭來是怎樣的結局?
斷腿跳遠、獨眼紉針、聾子放炮、盲人聽物、外加癱瘓的媳婦能刺繡,麻痺小兒套著瓶子會走路,俚俗的把戲竟然讓城裡的人趨之若鶩。至於六十歲的拐子號稱一百二十歲,和弟弟扮成祖孫兩輩,九個侏儒化妝成三天三夜生出來的九胞胎,哄得觀眾團團轉……於是,死亡變成奇觀,朝聖就是聚財。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故事更荒唐?更悲憫?閻連科用他那超凡奇詭的想像、無與倫比的冷峻與深刻,刻畫了一個「政治人」癡情而迷亂的人生追求,剖示了紛繁複雜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本質。
閻連科在《受活》裡進行了一場野心宏大的語言歷險,它的完成不僅對作家本人來說意義非凡,而且對於當代大陸小說界而言,更是一種充滿刺激性和建設性的小說書寫方式力量。
《受活》在文體上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在每個章節的結尾都有一個絮言作為補充,這當然讓讀者想起《史記》和《聊齋志異》的寫法,但這種結構也包含了閻連科的一個明顯的用意,它使讀者能夠在密度很高的敘述中稍作停頓或者休息,同時絮言和正文的不同口吻也讓讀者的閱讀心理得到調節,使小說的藝術空間變得更為開闊。另外《受活》裡的絮言還帶有註解的意思,譬如,關於「受活」一詞,原是河南方言,方言的指向不是很明確,作家很難用中文裡的某一個詞來替代──譬如在中文裡「爽」字可能最接近它的意思,另外也有自由、忍耐、苦中作樂的意思。
Thursday, November 8, 2007
病榻雜記 季羨林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我的人生感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